【商業式育兒】把子女當員工要求百般武藝  社工爸爸:孩子上課補習時間長過爸媽上班

育兒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1/08/31 12:38

最後更新: 2021/09/05 10:02

分享:

分享:

不要把商業模式搬入家中育兒。

或許現今許多父母要醒覺 。夠了!請不要把在工作環境中的競爭、要贏、要勝出的那一套 ,在不知不覺而人做我做中,「照板煮碗」的搬入家中育孩,成為育養孩子所追逐的所謂「成功」的目標。它變成大部份孩子不快樂的根源之一,甚至是「催命符」!

何以在大多數大都會中長大的下一代,大多都不快樂?我想其中一個愁苦源頭是,父母們把他們在商業社會的競爭主義,錯誤成地成為培育孩子的培育成長環境,它嚴重扭曲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何看他的同學、朋友、人際關係及世界觀。

父母工作在商業環境中生存,講的是資本主義:講競爭、講贏、講事事要快人一步搶奪先機,視同行是對手敵人。這樣的大氣氛圍,把人放在對立對壘的關係上。或許當這種競爭性質,如大人們有足夠的智慧、洞察力及反思能力,把她限制於商業社會運作裡,不容許它侵入自己家庭,因知道這種模式會毒害孩子, 而在家庭及培育下一代的環境中向它SAY NO!我們孩子的寶貴孩童快時期及青少年尋觅自我的青少年成長時期,便可以建立一個較建康自我形象及人觀,可惜事與願違。

我的工作讓我近距離看到孩子成長寶貴環境,處處都是那種叫我心痛的推孩子去「競爭」,就算他不想競爭嗎?「但競爭都會找上你!」。在許多名校內,我接觸到的名校學生,他們稱呼同學為「對手」。與同齡人一起的班內,就是競爭誰都無可迴避,而不能入精英班的又被視及自視為失敗者。當孩子在這樣與人建立關係模式上成長,如何能習染出一份相信人群、願意自到需要會申出援手、一個關係高度信任的朋友群?

更嚴重的的是,大家可知道我們中學孩子的自殺率及患抑鬱那麼高嗎?(浸信會愛羣社區服務處在2017年8月公佈的「中學生抑鬱焦慮狀況調查2017」發現,有高達53%的受訪中學生呈抑鬱徵狀)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四處講競爭的環境下,孩子的生命變得沒有真正的朋友,沒有分享就不可深交,內心不可深入分享如何被此承托。講功能、重名次、趕學習的家庭,又那有坐下跟孩子談天說地,傾聽孩子成長高低起跌的掙扎心情的多餘時間?

孩子人生變得像沒有根的浮萍,試問沒有根的浮萍如何能面對沖擊風浪。但更淒涼的是,現在的孩子返學、讀書、做功課、補習的時間還長過家長們的上班時間,試問他們那裡有這麼奢侈的時間去建立穩固的友情?執筆到此,我的心真的痛,感受到我們的下一代是多麼的苦!

另一個商業社會模式入侵家庭的毒害是:那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」的對人的無情無止境要求。這點上,我相信每位家長在工作中已深領神會過中的痛苦。公司給自己新一年「工作要求」(KPI) 往往是比上一年更高及更多,自己要跑到成隻狗一樣,要犧牲多少個回家陪伴孩子的寶貴時間及休息的假期,為的是去跑到公司比的目標。賠上了許多個人健康、時間、家庭時間,才能換取的「達標」,自己根本不會享受;即使有,那成就感只會得瞬間,因為自己深知來年的更高更大的要求,就在你的門前等著你。

可悲的是,我看到許多家庭的父母(特別是中產)把這個對人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」的管理模式,要求直套入自己家中,孩子變成自己的員工或下線。許多「老闆父母」對孩子的要求會是盡己所能,令自己的「員工孩子」在精心培育年日中變得「百般武藝」樣樣皆精,孩子不管在成績、運動、音樂等方面都要是有「被要求」精益求精、成果亮麗,要孩子變成未來的「股壇新星」!這樣的「公司式家庭」何不會搞到「家不成家」?

我們遇到有多少的孩子在考到了一定級數鋼琴後便從此絕跡,這本應是一生興趣,陶冶性情培養個人修養的音樂興趣?在她們「學」不同音樂藝術時,孩子快樂享受嘛?多少個孩子會在考試後會珍而重之好好保存那些考試天書練習、校園讀本,還是把它掉進垃圾筒誓要除之而後快?孩子長大後「讀」了那麼多書,他現在喜愛閱讀嗎?

當努力一件事及學一樣東西都是為滿足外在的無止境要求,為的是的是比別人厲害、贏別人、比別人快,學習是一追再追時,孩子會享受嘛?孩子可不會「生不如死」!大人們,請不要倒果為因,不要怪責他們「玻璃心」「草莓」了,孩子們生命境況只是我們大人造成的結果。

夠了!大人們,夠人要省覺回頭了。商業經營之道可以是經營家庭的毒藥。Enough Is Enough!

最新影片:前港將蘇俊華培育乒壇新力軍 蘇慧音女拔師妹陳劭藍成後起之秀

撰文 : 黃鎮昌 社工爸爸